English

牢牢把握前进方向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2000-07-11 来源:光明日报 张士儒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其中,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识或观念形态。所谓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既是人类思维成果的精华,又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反映和促进社会历史进步。具体地说,凡是反映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凡是反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凡是反映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反之,则是落后文化。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任何意识和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总是随客观存在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先进文化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也是在不断战胜落后的和腐朽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作为吸取全人类文明成果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体现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体现为社会主义文化。在今天,这种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着当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具体地说,这种文化首先属于现代中国无产阶级文化体系,因此,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其次,这种文化反映和促进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再次,这种文化反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第四,这种文化反映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因此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注重为经济、社会、政治进步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法论指导的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是注重为经济、社会、政治进步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它不仅对经济和政治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它本身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求在经济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上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要在文化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现着当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使命。

我们党自创建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文化建设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了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全新态势。我们党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先进文化品格,一如既往地走在时代前列,一如既往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必须不断加强和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切实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建设的指导原则,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关系,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不断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这既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人类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我国文化的先进性,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发展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四有”新人。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因而,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要引导和鼓励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倡导、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动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最深厚的根源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文化建设还必须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因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体现了全国人民的理想追求,而且推动整个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更清新的天地。只有坚持“二为”方向,我们才能扎牢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永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方针。文化方针对于文化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确立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其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一项最基本的方针,这项方针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利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古为今用,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借鉴;兼收并蓄,体现了我们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宽广文化胸襟;推陈出新,体现了我们党勇于开拓、勇于创造的文化创新精神。只有全面贯彻执行党确立的各项文化方针,才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键是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先进文化,让先进文化成为全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旋律,

首先,要坚守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形态,都不是单一的、纯而又纯的,总是存在着主流文化、亚文化、反文化三种文化形态。主流文化乃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主流,具有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向导的作用,主导着人们正常的思维空间;亚文化是在某些方面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有所偏离、有所区别的文化形态,它不否定主流文化,而是以其特有形态补充主流文化;反文化又称反主流文化,它处于主流文化的对立面,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信仰、生活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处处向主流文化提出挑战。在当今世界文化形态、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下,我们要特别强调坚守文化阵地的历史使命,强调弘扬主流文化,引导亚文化,遏制反文化,而不能用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代替指导思想一元化。一是要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思想占领文化阵地。对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必须针锋相对、迎头痛击,做思想文化战线的坚强战士,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二是要大力弘扬以主旋律文化为中心内容的主流文化。主旋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提倡和发展主旋律文化,用主旋律文化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三是要用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去引导和影响亚文化,使之成为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

其次,要大力发展反映先进文化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既有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的狭义文化事业,又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而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文化产业。这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追求文化产品价值增长最大化,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要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理顺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合理配置资源。要利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鼓励资源向能够生产更高效率和更高效益的环节流动。在所有文化资源中,要特别重视人力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知识产权的独立性与合法性,允许各类专门人才以智力资本投资形式参与文化投资和收益分配,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而且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的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对文化产业必须加强监管和调控,坚决打击反动、迷信、淫秽物品的生产和流通,确保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我们要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这项活动具有实践性强、社会影响广泛、群众参与程度高的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务求实效。一是要积极推进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文明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从硬件入手,改变城市面貌,展现亮丽风采;进而在改善软件上下工夫,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城市意识和公德水准。二是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一方面,重点推进农村文明方式的嬗变,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推行村务公开等强有力措施,辅之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改善村容村貌,活跃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走城市辐射农村之路,组织好“文化大篷车”、“十上山”、“十下乡”等活动对广大农民形成冲击波。要结合各行各业的特点,组织开展相应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树立文明的行业新风,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方便、周到、满意的服务,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要加强发展先进文化的组织领导。把先进文化推向全社会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